(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B.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改变A、B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多次实验,每次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2)实验中,小明保持A的拉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不变,沿不同方向拉B,发现B的最小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算得重物M的质量为 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改变A、B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作结点O所受三个力的图示,若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个力经过平移后,下列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
钩码个数n(个) | 1 | 2 | 3 | 4 |
形变量x(cm) | 1.00 | 2.00 | x3 | 4.00 |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完成下列问题:
(1)数据表中x3的数值为 cm;
(2)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伸长量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3)结合表格和图像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N/m。
...
(1)某次测量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数为 (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连接测力计的细绳之间夹角越大越好
B.实验前必须对测力计进行校准和调零
C.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测力计与量角器所在平面平行
(3)初始时,与两测力计相连的细绳所成夹角如图(a)所示,保持夹角不变,顺时针缓慢转动两测力计直至测力计水平,在此过程中,测力计
的示数___________。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
小明要进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
(1)本实验中,小明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其含义是( )
A.橡皮筋OA可以用细绳替代
B.细绳OB可以用橡皮筋替代
C.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两只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
(2)图甲中,右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3)如图乙为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0.5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请在图中画出合力F,测出 N。
...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及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至的位置。
(1)关于本实验,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拉动小圆环时弹簧不可与外壳摩擦
B.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小圆环时,必须保证两测力计的读数一致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小圆环时,夹角越大越好
D.每次实验时,只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可
(2)在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如图丁所示,读数为 N。
(3)实验已在图戊中已作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图示,方格每边的长度表示,O是橡皮筋的一个端点,按照作图法可得合力的大小为 N。
...
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已有器材如图所示。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建立理想模型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2)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橡皮筋的细绳套要适当长些
B.橡皮筋应和两细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
C.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D.测力计外壳与纸面间的摩擦力会使测力计示数变大
...
小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方案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
(1)本实验涉及到最主要的思想方法是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法 C.放大法 D.极限法
(2)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下端悬挂槽码,使小车在细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阻力
D.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3)小李处理实验数据后得到关系如图乙所示,出现这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未平衡小车阻力 B.平衡小车阻力过度
C.槽码的总质量太大 D.释放小车过早
(4)小王同学受到小李同学的启发,关于本实验又设计了如图丙、丁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图甲、丙、丁中的方案都需要平衡阻力
B.只有图甲中方案需要平衡阻力
C.只有图甲中方案必须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重物的质量
D.图丙中方案力传感器的示数和图丁中方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等于小车所受合力的大小
...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该小组把两根轻质弹簧如图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和
如下表。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
N/m,弹簧Ⅰ的劲度系数
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加速度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钩码数 | 1 | 2 | 3 | 4 | |
| 15.71 | 19.71 | 23.72 | 27.74 | |
| 29.96 | 35.76 | 41.51 | 47.36 |
(2)在测量加速度时,该小组设计了可以测量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加速度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将一端系有摆球的细线悬于小车内O点,细线和摆球后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盘。当小球与小车在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时,根据悬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便可得到小车此时的加速度。据此推断,该加速度测量仪的刻度 (填“均匀”或“不均匀”)。
...
①不挂钩码,记录指针位置的刻度值;
②在绳下端挂上一个钩码(每个钩码质量),系统静止后,记录指针位置的刻度值
;
③在弹性限度内逐次增加钩码个数,记录砝码的个数及指针位置的刻度值
;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指针所处位置对应的钩码数为5个,其读数
;
(2)将描在图乙中,连同已描出的点作出
图像;
(3)取
,可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保留3位有效数字)。
...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有白纸覆盖的木板、钩码、轻弹簧、细绳套2个、弹簧测力计2个。
(1)所给的实验器材中缺少的一种必需的实验器材是 。
(2)如图1所示,木板竖直固定,将轻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木板上,弹簧下端挂上一个标称值为20N的钩码,记录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的位置O。
(3)从弹簧上取下钩码,把两细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A和B共同将弹簧下端拉到(2)中记录的O点位置,如图2所示,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
的大小和方向;若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
N。
(4)取下木板上覆盖的白纸,以两弹簧测力计A和B的拉力、
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F表示
、
的合力,因为钩码重力为20N,则关于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F的大小一定等于20N,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B.F的大小可能等于20N,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C.F的大小可能大于20N,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D.F的大小可能小于20N,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
1、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教育教学参考之用。
2、本网站及其会员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责任。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或项目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4、访问者在从事与本网站相关的所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浏览、利用、转载、宣传介绍)时,必须以善意且谨慎的态度行事;访问者不得故意或者过失的损害本网站的各类合法权益,不得利用本网站以任何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国际公约以及社会公德的行为。对于访问者利用本网站提供的信息而作出的任何决策、决定以及其后果,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5、本网站图片,文字之类版权,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6、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XueXi Design